<progress id="649mo"><strong id="649mo"><dl id="649mo"></dl></strong></progress>
      1. <u id="649mo"><option id="649mo"></option></u><ins id="649mo"><button id="649mo"></button></ins>
        <bdo id="649mo"><del id="649mo"></del></bdo>
        <code id="649mo"></code>

        “病毒学博士5天内两次感染两种不同毒株”?官方通报

        12月28日,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发布一则情况通报。

        通报全文:

        2022年12月26日夜,我中心发现一网民(微博号“武知不菜二代目”)发布多条微博,称自己是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病毒学博士,工作单位为园区疾病防治中心,五天内连续两次感染不同新冠病毒毒株,后在自己工作单位的P4实验室内通过快速基因检测确定毒株样本。


        (资料图)

        获得相关网络信息后,我中心立即进行内部核实并向公安机关报告情况。经核查,我中心无此员工,也无P4实验室。经公安机关调查,该网民金某某系某便利店的员工,为博取关注,自行拼凑相关帖文,并杜撰身份信息发布至微博。鉴于金某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公安机关已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其本人也已认识到错误。

        特此通报。

        此前报道——

        日前,一则“在苏州疾控部门就职的留美病毒学博士在5天内两次感染两种不同毒株”的消息,引起了许多网民的恐慌,还一度成为了微博平台上热门的话题,引起了不少网络大V的转发。

        经核实后可以确认,这是一则假消息,此人的身份是假冒的。

        据了解,这则“在苏州疾控部门就职的留美病毒学博士在5天内两次感染两种不同毒株”的消息,最先出现在微博平台上。这个名为@武知不菜二代目 的博主发帖称,他在5天内先后感染了奥密克戎的BF.7毒株和XBB毒株,且第二次感染的症状“更重”,自己已经高烧到40°C。

        至于如何知道自己感染了两种毒株,@武知不菜二代目 则宣称自己在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Sipcdc)工作,还称自己是在P4实验室里通过快速基因检测得知相关信息的。

        除此之外,@武知不菜二代目 还在自己账号的简介里自称自己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病原生物学病毒学博士”。

        他的这些“背景”,让很多网民——包括微博上很多网络大V,都将他所说的自己“在5天里二次感染两种不同毒株”的说法当真,并进行了转发。不仅他说自己“二次感染”的帖子的转发一度逼近1万,还成为了微博平台上热门的话题。

        12月27日,苏州工业园区网信办工作人员表示,该消息不实,园区内只有P2实验室,没有P4实验室,该网友也并非园区疾控中心员工。目前,该发文网友已自行申请关闭微博账号。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环球时报

        关键词:

        来源:南方网
        编辑:GY65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相关推荐

        相关词

        a三级片
        <progress id="649mo"><strong id="649mo"><dl id="649mo"></dl></strong></progress>
            1. <u id="649mo"><option id="649mo"></option></u><ins id="649mo"><button id="649mo"></button></ins>
              <bdo id="649mo"><del id="649mo"></del></bdo>
              <code id="649mo"></code>